高端响应式模板免费下载

响应式网页设计、开放源代码、永久使用、不限域名、不限使用次数

什么是响应式网页设计?

2024年襄阳品牌建设的问题(5篇)

襄阳品牌建设的问题 第1篇

区_会创新“人大协商”工作品牌,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及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焦点问题,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

协商民主是中国_领导下的重要民主形式,人大协商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人大工作法律性强,“人大协商”品牌的创建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在创新中对协商的对象、方向、方法上必须依法、谨慎、稳妥。

聚共识。为加强人大依法监督工作制度创新,进一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区_会通过建立和“一府一委两院”联席会议制度,围绕重点工作决策、代表建议办理督办等工作进行协商,做到在监督中支持、在支持中监督,形成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的合力。同时,确保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把工作放在破难点、抓热点、攻重点上,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重点突破,落实人民意愿,推动发展。

集合力。区_会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开展“听听选民说说话”活动,扎实开展“五进五访”活动,鼓励和支持各级代表更广泛更深入地联系和接待选民,常态化、面对面了解民众心声,具体化、实打实解决突出难题。代表们围绕制定“十四五”规划纲要、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高质量发展、民生实事建设等中心工作,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心声,形成意见建议213条,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监督推动、参与决策、桥梁纽带的作用,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担当和风采。

求实效。在与区纪委监委充分协调沟通基础上,区_会与区纪委监委联合出台《襄州区_会关于建立人大监督与纪委监委监督贯通协调机制的暂行办法》,通过与纪委监委协调、协商,将_会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经主任会议研究后,有重点地移交区纪委监委处理,成熟一件办理一件,从而有力、有效地促成监督成果运用。

下一步,区_会还将继续深入思考、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为“人大协商”品牌赋予更多实质性的内容,使其更具生命力。同时,在推进过程中积累经验、形成机制,常态化固定下来。

襄阳品牌建设的问题 第2篇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襄阳市始终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着力在发展提速、比重提高、质效提升上下功夫,服务业发展总体呈现能级提升、结构优化、质效提高的良好态势。

1.服务业贡献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服务业经济稳步增长,整体规模迈上新台阶。201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2020年受疫情严重冲击,服务业增加值仍达到亿元,五年间年均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从2015年的提高至2020年的,五年间大幅提高个百分点,提高幅度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个百分点,高于全国个百分点,服务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发生改变,形成了二三产业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2019年末,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为5753万元,比2015年末增长,年均增长。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利润率达到,比2015年提高个百分点,2019年末,全市第三产业就业人员达万人,占就业人员总数的,高于第二产业个百分点,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以金融、物流、信息、科技、商务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金融服务功能增强,“十三五”以来全市新引进和成立银行机构2家、证券公司9家、保险公司3家,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下沉营业网点55个,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到31家、保险机构发展到52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发展到38家。2020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亿元,较2015年增长,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物流业集聚发展态势良好,樊西综合物流园、双沟农产品物流园、金鹰重工物流园等相继建成投入运营,成功创建国家级物流园区1家、省级物流园区2家,物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襄阳市成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2020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比2015年提高个百分点,5G、云计算等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华为、移动、电信等近10个大数据中心落户襄阳,5G基站建设规模居湖北省第二,“襄阳云谷”成为全省信息化支撑平台,襄阳市成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城市、全国首批区块链服务网络技术创新基地。以商贸、旅游、健康养老等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稳步提升。城乡商贸稳定发展,2020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比2015年末增长,年均增长,襄阳市成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旅游发展成效明显,2020年全市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达到万人次和亿元,古隆中景区成功创建5A,九路寨、香水河、唐城、尧治河、汉城、白水寺等景区成功创建4A,5A、4A和3A景区分别达到1家、8家和24家,襄阳市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养老服务、家政服务、健康服务等产业功能建设不断提升。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检测认证、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家、湖北省2020-2021年度电商示范基地3家、湖北省2020-2021年度电商示范企业6家,省级以上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实现全覆盖;襄阳高新区成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路21号创意园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湖北尧治河集团文化产业基地等3家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独角兽企业优客工场入驻襄阳创业大街等,樊城区获评“2016年度中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双创)百强区”。

3.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服务业五年累计投资达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十二五”提高个百分点。南国城市广场、天元四季城、汉水华城、乐福天下、吾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传化公路港物流、好邻居智能化物流中心等相继建成运营,东津民发世纪广场建成,即将开业运营,樊西市场集聚区初步建成,成功引进以中豪国际商贸城为代表的八大市场主体,商贸物流辐射力显著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引进中国电信“互联网+创新创业”产业园、苏宁易购广场、海底捞、网易襄阳、58同城、绿地铂骊酒店、CGV星聚汇影城等一批知名商业品牌。服务业平台载体建设进一步推进,已形成襄阳市高新开发区汽车物流园、襄阳古隆中文化园、襄阳文化产业园、樊西新区现代商贸物流园、襄阳高新区高新技术服务产业园等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服务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4.发展环境日益改善。成立了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建立了现代服务业发展基金,相继出台了《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形成了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支持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体制机制改革卓有成效,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有效激发了服务市场主体活力,全市服务业注册企业万户,占全市注册企业的。试点示范取得新成绩,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以下简称“襄阳自贸片区”)高水平开放,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襄阳—宁波”国际货运铁海联运、襄西欧等外向国际物流大通道达到9条,西连、东进、北挺、南拓的外贸物流大格局基本形成,襄阳机场临时开放圆满成功,实现国际商用飞机直航。襄阳成为全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二)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襄阳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上升期、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提质增效的关键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认清发展新形势、凝聚发展新共识、厚植发展新优势、培育发展新动力。

1.襄阳服务业发展迎来新机遇。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襄阳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和动力支撑,制造业服务化将推动研发设计、系统集成、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平台化有利于催生更多“互联网+传统产业”的新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增长空间,服务投资贸易全球化将拓展襄阳服务业发展空间。

从国内看,中国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有利于襄阳构建区域性市场枢纽;“十四五”中国人均GDP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随着国民由全面小康迈向生活富裕,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消费呈现层次多样化、方式个性化的趋势,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空间;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协同推进,极大地拓展了服务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融合化、标准化发展,将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质量和效益;国家进一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等,襄阳有了进一步改革探索、先行先试的重大机遇,为襄阳服务业开放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区域看,“十四五”襄阳将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和相互促进,向服务型制造和柔性制造转型,将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大量需求;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将加速服务内容、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服务网络化、智慧化、平台化,个性化、体验式、互动式等服务消费蓬勃兴起;襄阳市综合保税区成功获得_批准,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襄阳自贸片区和高效便捷的交通通信枢纽等,襄阳服务业领域扩大开放进入新阶段,服务贸易将快速增长,襄阳服务业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2.襄阳服务业发展面临新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愈演愈烈,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给襄阳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襄阳服务业发展还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

发展能级水平不高。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低于洛阳市,远远落后于徐州市,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湖北省平均水平,与湖北省“两翼”北部列阵的龙头地位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地位不匹配,对经济发展和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产业结构不优。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占比较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金融业等新兴服务业占比较低,尚未成为服务业增长的主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内部以及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不够。

整体竞争力不强。高端服务业规模偏小,知名品牌、龙头企业、高端专业人才缺乏;现代服务业中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没有形成集聚效应,品牌和商业模式创新落后于国内先进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国际化程度不高,有效服务供给不足。

投资力度不足。在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投入不断增加,但在科技、研发等软件投入方面还有所欠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对信息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投入力度较小,对文化、体育、休闲娱乐以及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等投入强度不足,现代技术对于服务业增长的支撑作用较为薄弱。

环境优化不够。服务业领域改革还不到位,市场作用发挥不充分,各种市场要素倾斜度不足,在服务业发展中土地、价格、融资、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没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服务审批、监管较多,服务不够到位,未形成服务业整体发展的推进机制和合力。

总的来看,“十四五”时期,襄阳服务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应把握机遇,创新思路,主动作为,积极推动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引导服务业全面转型升级,不断优化服务经济结构,促进服务业发展能级、发展水平和服务功能的全面提升,谱写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襄阳品牌建设的问题 第3篇

(一)积极推进双向开放

深入贯彻落实_、_关于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推进服务领域双向开放,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加快构筑开放、高效的现代服务体系。有序扩大金融服务业市场开放,支持社会资本依法进入银行、证券、资产管理、债券市场等金融服务业。有序扩大社会服务业市场开放,以医疗、教育、体育、托幼、环保、市政等领域为重点,减少市场准入限制,取消对营利性医疗、教育等机构在证照办理、设备购置等方面的不合理限制;加强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指导,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机构。有序推进文化、旅游等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鼓励外商进入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注重引进国内外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运营中心、采购中心等企业总部和知名服务业企业,注重引进先进技术、优秀人才、先进服务理念和管理经验、新兴业态和服务模式。鼓励服务业企业“走出去”,成为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跨国服务型企业,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品牌,提升襄阳服务业在全球市场的参与度和影响力。依托襄阳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大数据及云计算、国际商品物流、产品供应链服务、跨境电商、检验检测等产业以及相应的配套保税服务、总部经济等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其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打造“双循环”重要节点上的桥头堡作用,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二)创新发展服务贸易

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扩大服务贸易比重。促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同发展,推动汽车、农产品、航空航天等优势行业企业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和国际大循环,以优质产品出口、高端机械设备及技术进口带动扩大维修、咨询、检验检测等服务贸易规模。拓展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完善数字贸易政策,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服务外包等方式融入全球价值链,大力发展寄递物流、仓储、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测试、维修维护保养、影视制作、国际结算、分销、展览展示、跨境租赁等新兴服务贸易。拓展新兴服务贸易集聚区域,推动服务贸易全方位布局和发展。依托襄阳航空港等开放平台,拓展离岸结算、离岸金融、金融租赁等业务。探索发展新型贸易方式,推动服务贸易向高端高增长值方向发展,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良好的服务贸易发展环境。推动加工贸易与服务贸易深度融合。支持高新区创建国家级加工贸易产业园,加大加工贸易转移承接力度,积极引入和培育加工贸易企业,鼓励加工贸易企业承接研发设计、检测维修、物流配送、财务结算、分销仓储等服务外包业务,打造加工贸易转移重点承接地,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三)全力做优服务外包

加快推进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外包,突破发展业务流程外包,壮大发展知识流程外包,推进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发展。到2025年,力争全市服务外包企业达到250家,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均增长5%-8%,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占比达50%以上。

提升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建设水平。以高新技术产业园、汽车工业园、深圳工业园、襄阳软件园、创新创业产业园等园区为重点,高起点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的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在县(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内明确服务外包产业园(功能)区,形成产业园区地集聚效应,做大做强服务外包产业。紧紧依托汽车产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园区,培育各领域的重点服务外包企业。

培育壮大服务外包市场主体。协同推进信息技术、业务流程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着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业务。支持服务外包企业以提升研发和创新能力,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和云计算所拓展的服务外包新业务,着力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创新型服务外包企业,推进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盯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服务外包100强企业,吸引国际服务外包龙头型、规模型企业落户襄阳。

突出服务外包发展重点。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外包。以襄阳软件园、汉江创新创业园、环球金融城、国际金融中心等为主体,发挥北盛科技、安式软件、蜂云软件等信息科技公司的骨干带动作用,大力发展软件定制研发、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信息技术运营和维护等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突破发展业务流程外包。以酷娱科技、襄阳网科、国脉软件、淘大集等公司为重点,发展互联网营销推广、供应链管理等业务运营服务;依托超卓航空等机械维修类公司,以开展交通工具、工程机械、医疗设备等专用设备维修维护为主要内容的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壮大发展知识流程外包。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融合,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鼓励规上工业企业积极承接国内外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等外包业务;以襄城医药化工产业园、南漳统领有机生物科技产业园为主体,大力发展医药及生物技术研发服务;以中国移动5G赋能的襄阳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达安检测中心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检验检测等商务服务类型知识流程外包业务。

协调发展服务外包市场。协调发展离岸外包与在岸外包业务,形成服务外包国际国内市场双轮驱动、协调发展的格局。通过国内外重要展会平台和大型经贸活动,组织服务外包企业“走出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合作,促进服务外包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协调发展。

(四)全面拓展合作空间

依托铁路资源优势,提升对外开放功能,放大中欧班列、跨境电子商务等品牌效应,促进各类开放平台功能集合和联动发展,推动形成服务业开放合作新高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合作,围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服务外包等领域,建立联系紧密、优势互补的开放合作新模式。以打造“千里汽车走廊”为导向,发挥襄阳市服务业辐射带动作用,引领“襄十随神”城市群高质量协同发展,实现各城市之间空间联合、交通联结、市场联动、产业联接,加强同汉江生态经济带城市之间产业合作,打造独具区域特色的发展模式,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的良好态势。加强襄阳各县(市、区)、开发区板块合作分工、优势互补,促使全市形成功能互补、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优化内部联动,增强区域实力。

襄阳品牌建设的问题 第4篇

实施“标准化+”行动计划,加强服务质量、标准、品牌建设,构建服务业标准化体系,积极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大力培育“襄阳服务”品牌,提升服务业发展品质,提高襄阳现代服务业发展质效和水平。

(一)推进服务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推动建立服务质量自我评估和公开承诺制度,开展第三方认证。支持建设检验检测认证、售后服务和服务质量检测等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公共检验检测服务体系。实施服务质量满意度提升行动,健全完善服务业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加快构建模型统一、方法一致、结果可比的服务质量检测体系,督促引导社会各方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监管协同处置机制,及时依法调查处理重大服务质量安全事件,不断完善服务质量治理体系。

(二)提高服务业标准化水平

以制定标准规范管理,引导企业加强全程质量控制,实施服务质量满意度提升行动,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服务质量测评体系,在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休闲、家政服务、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建立顾客满意度评价制度。健全服务行业标准体系,创新标准研制方式,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创建,完善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标准,修订生活性服务领域标准,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支持社会组织制定团体标准,鼓励企业采用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完善商贸旅游、社区服务、物业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休闲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家政服务、保安服务等传统服务领域标准,加快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节能环保、知识产权服务、商务服务、检测认证服务、婴幼儿托育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领域标准研制。开展服务标准、服务认证示范,推动企业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全面实施,促进服务业整体品质提升。强化政府部门在标准实施中的监督管理作用,服务行业管理部门着力做好标准的指导和推动工作。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标准化服务机构发展,引导有能力的社会组织等第三方开展标准化服务。

(三)全面提升服务品质

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加强国际国内服务业领域优质品牌的交流合作,做好服务品牌保护,为品牌企业提供品牌保护技术手段和维权打假服务。加强质量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服务业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对重点业态的质量风险监控和分析评估,制定质量安全风险应急预案。强化市场监督管理,深入开展质量执法,结合举报投诉、风险排查、监督抽查、舆论曝光等渠道发现并解决服务业发展突出问题。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开展质量信用评价工作,对质量守信企业在投融资、市场准入、资质认定、行政审批等环节实施联合激励。

(四)打造“襄阳服务”品牌

精心打造“襄阳服务”品牌,提高“襄阳服务”的区域领先能力。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引导服务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健全品牌管理体系,以增长潜力大、富民作用强的文化、旅游、餐饮、商贸流通等覆盖面宽的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培育一批质量高、效益高、诚信度高、美誉度高、关联度高的知名品牌。在生产服务业企业试点开展质量标杆、品牌培育示范活动,发挥试点示范、先行引领作用。鼓励品牌培育和营运专业服务机构发展,鼓励中小服务企业品牌孵化器建设。在金融、物流、商务服务等重点领域和电子商务、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高价值服务品牌。开展行业服务质量提升活动,促进企业间服务质量的相互竞争。强化服务业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着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业高知名度商标。加大品牌、商标保护力度,完善维权与争端解决机制,依法打击侵权行为。丰富服务品牌文化内涵,提升服务业文化软实力,利用三国文化、汉水文化、古城文化等进行服务产品设计与创新,为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健康养老等服务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增强襄阳文化元素和价值理念对服务品牌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升服务品牌文化价值,打造具有襄阳文化内涵的服务品牌。鼓励发展品牌建设中介服务企业,建设一批品牌专业化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采用定向培育、系列宣传、整体包装等方式,重点推介、专项推广,持续提升品牌形象。持续开展“放心店”“品牌店”等创建活动,鼓励现有“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做优做强,支持企业创建“中华老字号”“湖北老字号”,形成服务品牌扎堆效应。

襄阳品牌建设的问题 第5篇

依托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区域特色和交通条件,整合空间和要素资源,调整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明确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县城和中心镇服务功能,培育壮大服务业市场主体,积极融入“武汉—孝感—随州—襄阳—十堰”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和“襄十随神”城市群城市生活服务圈,构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

按照均衡布局、重点集聚、产业互动、产城融合的原则,加快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特色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特色鲜明、辐射强劲的服务业空间发展格局。重点建设“一区”(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四带”(“四沿”服务业产业带)。

猜你喜欢